维护子级目录

前面已经讲了我是怎么写各种笔记的,但搭建易用的知识库显然不只是写笔记这么简单,因为时间一长,知识库里的笔记也会堆积,导致很难在文件列表里找笔记,这也是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。

想象一下这个列表的长度翻上几倍,大概就是我曾经面临的情况

试过不少方法后,我最终选择了不预先创建目录、而是等某个文件夹的笔记堆积到一定量再建,也就是自下而上的搭建目录,因为我发现这么做对我有两个好处

  • 省事:相当于只在必要的时间触发目录更新,不会像定期维护目录那样浪费一部分时间
  • 提升找笔记的效率:目录都是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建立的,因而找特定笔记时,可以通过回忆快速想到对应的目录位置,我早期也试过参考专业的图书分类建自己的目录,但既不能很好匹配我的关注领域,也不能帮助我快速回想起笔记的存放位置,因为有些分类我自己都搞不懂

具体来说,我并没有为触发目录更新设定一个精确的笔记堆积量,更多是凭感觉

每当我存入一篇新笔记、或是随意浏览文件列表时,我都会扫一眼可见范围内同级的笔记数量,如果笔记数量已经堆到我一眼看了就无法忍受,我就会开始在这一级更新目录

我会快速扫视这些笔记的标题、先对它们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,然后选一个能纳入最多笔记的分类、新建文件夹、将对应的笔记移动进去。

文献笔记大多可以依靠原文类型、来源平台/作者建立子级目录,但永久笔记都是自己的话写出来的,最好有一套定制的目录,而且目录的结构不能太过复杂,否则找笔记也头疼。

参考文献

找笔记方便、写作又给力的知识库,我是这么搭建出来的 - 少数派